close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 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 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 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 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義

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 忠信之薄 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 道之華 而愚之始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 不處其薄 居其實 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雲子2011/11/02 12:57 回應

處厚章裡我認為是善處理之道 ,與敦厚潔身自愛之法,尊禮效義為正之路也

人無愛惜對自身,善待自心怎能有好修為呢?如何身心並效,只有收心禮為萬法之始,心有禮家和萬事興,禮在家裡是一個很重要的一環,關係人生成長ㄟ器度,態度能改變汝之外有情與無情之感受與認同,所以有尊禮之人行為得正,心機重為人自益,心胸狹窄,並不能善待自心,為心快樂,怎能待何人.......有家真好

吾之外行以義為首,生活當中行以義.對人有義,不管是生意上或是無任何關係都有義務,你益我利與義為正道,只要不違反道德規範即可,所以對人有義敬而隨之,法相隨.喜相隨.愛亦相随.

義.對社會上是很重要,一個人對社會上不義之為,如眾人豈不是大亂不義行,一個行為不當家庭便要付待價,如一個國家有人不義之為便是人民受災殃,那是你利眾生無益ㄚ,

 

2011/11/02 19:57回覆

在生活中,能做到”尊禮效義”的話著實不易,若能兼顧上仁與上德的話便更為周全.道德仁義禮中,唯上德及上仁,因為沒有實質立即的表現,所以大都認為沒有什麼而忽略.上義及上禮因為有立即可見的效果,所以被人所重視.就像有一個選舉故事,一位現任的候選人想要討好居民,四處問居民”有沒有路要補的”,希望用政績取得居民的好感.不過,當有人告知,雨季快到了,希望大排水溝能先疏通一下時,該候選人面有難色的表示:挖排水溝的事沒人看得到可不可以晚點在說,先看看有沒有路要補的先跟我講.這個故事跟這章節很像,挖水溝是德政,仁政,可以保障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可惜有能力的人短視近利,只想做看得到的部份,用下德,上義來討好人們.如果以對人們造福的厚薄來論,應取其厚.

 

2011/10/24 00:02 回應

 

有德的人必有其智,必有其福。也可能福祿雙全。

但一人做對的事可以施萬人之福,相對一人錯誤的政策,可能萬人受其害,豈不傷人而亂世。

為善在於心,能手心向下,不執善於大小,不心軟而為之。

家之道,長幼有序是禮,一家無大無小,何稱是禮。

商人生意往來要禮,官人來往也是要禮,禮不失人情世故,禮可能是禍心禍根,如何不失仁義道德,當事者應該心知肚明,如何去彼取此。

 

 

2011/10/24 00:56回覆

施善於萬人者稱德政,施惡於萬人者稱禍根,

有心為善,手心向上何妨,成其美事能造福眾人何不為?

另外,家之道,長幼有序是禮,跟商人官人之禮,是不同之禮.

前者是禮儀,程序;後者若非朋友無利害關係之禮者,那便是利益,

我想,在不失自己原則,不違害道德之情況下,應該很好取捨吧!

 

2011/10/22 00:16 回應

為善之人必定是有德之人。

德可以助人,可以傷人,其法在於智。

一個村莊,村長能無私於眾人,必是村人之福。

一個國家,領導的人能為百姓造福,乃社稷之福。

能以一人之德,施以千人萬人之福,為上善上德之人。

有與無,屬加屬減,我言上德的人有大於無。

能不失其德,安份自己,凡夫我與。

 

2011/10/22 08:43回覆

用為善來評德還須智慧及動機,盲目為善及為行善而行善者,

未考慮施受兩造之弊,不一定稱善,更遑論為德.

即為德者,上可庇祖,下可蔭孫,如何能傷人?

君子必慎惡小而勿為,善小而恆施,

人為鏡以正其衣冠,擇厚德為己施要.故去彼取此!

 

 

木子2011/10/18 00:06 回應

氣息是動之本,木不動也要氣,學道無止境!

學前人學不像,自心無意爺能說什?

明知疼為什做,心執為何因?

包羅廣泛自尋味也!人之所繫也執相能捨應有所得!

敦厚之恩來自於自然!

 

2011/10/18 22:15回覆

樹幹粗,根穩,所以固.樹尾枝細,見風就搖,所以好雕.

自然附與萬物根器不同,氣息不夠自己不免於外,只能努力補過.

 

2011/10/09 21:42 回應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所謂一葉知秋.四季的更迭,是用心去感受而知其微,就像身體的病痛一像,有時睡不好是因為胃腸不好所引起,而胃腸不好有可能是牙齒的病變所產生,牙齒會產生病變常是衛生習慣不良所導致.很多問題並非一開始便如此,而是長久以來放縱自己的結果!只因惡小而為之,慢慢的一切就變得不在乎.反正父母健在,反正家庭和睦,反正子女平安,反正事業順遂,反正沒什麼大毛病.當一切看來似乎美好之時,就產生安逸,安逸則變愚痴,什麼都不知道,也什麼都看不見,固執牢不可破.所以,當自己的”道”是那麼華麗美好時,要小心自己的辨別能力開始喪失.不可不慎啊!

 

 

2011/10/03 22:43 回應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問王爺:這好嗎?那好嗎?王爺回:這,那都好,汝感覺好就好.門生:???

王爺不告訴你正確的答案,要你先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你找到答案,那表示你有用心,

如果找錯答案,王爺也會將它做為負面教材,再教導你如何去尋找答案,直到導正為止.所以,

上等的德施,是教你如何去尋找答案,就像是給你釣竿並且教你釣魚,而不是直接給你魚吃.

若是直接給你魚吃,那也只是施以小惠,等下次想吃魚時,還是要想辦法再去問一次.

而真正的仁德,是恩威並施,如果只選好聽的話說,是無法讓事情精準的呈現.

當自己碰到的事,自己不做反而推給他人幫你解決,最終自己將會是最大的受害者.

而施與受的平衡點在那?如何看待對自己宥益的事,而不是用眼前的小惠小利去分辨.

不去分辨,焉知自己的恥病.及聖者的恩德!

 

少年董2011/09/26 07:29 回應

前人種的一棵樹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可以讓後面的人可以有乘涼的地方,而當今的人是因目的而作鋪橋造路,信口開河支票亂亂開,是要不得的行為比方說以前的父母養子女只希望這棵小樹能夠好好的長大就好了不求大富大貴只求平安長大,而當今的孩子要回來養父母卻是斤斤計較,理由一大堆(父母養兒無論年,兒要養父母卻算餐)這樣對嗎?為人要厚道一點:用一句王爺的話(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2011/09/26 22:57回覆

生命的繁衍,本身就是一種自然,除了責任以外,還有義務要付出.所以當看到不公不義的事,除了來人本身的修為外,家庭的教育也佔了很大一部份.所謂寵辱若驚,父母養大子女,卻不教育子女,此時種的因長大後必然自嚐其果.寵他?!辱己?!從看到他山之石,如何攻錯,去反躬自省,便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課題.

木子2011/09/12 23:25 回應

因緣際會唯心史觀足印卯成,固然受惠無窮才知恥知病,閻王爺身歷其境無私知德執法如山,植樹造林需百年時光才能成材!

我雖無力造德種福田,但需要求自我勿造業種惡因。人利我益而非我利人無益!

 

2011/09/13 22:08回覆

殘時苟過聞言心戚焉,省己診治能得惠受益,

雖無意啟力力挽圖業,謀事在人人磨方成器.

虛言無力種德培英,但能人利我益者,遍地林蔭也!

2011/08/30 23:50 回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孩提時代,後壁厝有一叢3層樓高一人環抱的蓮霧樹,我們經常在樹下遊玩,當時樹不施肥、無農藥,卻能年年果實纍纍,不像現在的果樹需要大量的肥料和農藥。

大自然總是可以給樹木足夠的養分來演化自己,因為那樹努力的向下扎根,具有修復蟲害能力。

而現今的果樹只是表面依存,才能吃得到主人給的肥料,用農藥除去葉面病蟲害,大風一吹可能就倒了!(那株蓮霧樹只能做回憶矣)

先知先覺,不知不覺,下德浮根靜待養分,亦若是。

 

 

2011/08/31 00:15回覆

樹,是前人之德.自然有樹蔭,有果實.後人如果無立德,總有樹倒的一天

(有百年樹,少有百年人).這也是自然的一環!

如果純粹用利益的觀點來看是如此,如果用自然的態度來感受,是人們無福消受了.

無德,終究無福!

 

sdak8882011/08/30 14:58 回應

原則和謙虛是無關聯.只是想到謙虛拏出來寫寫

 

2011/08/30 22:13回覆

,只是想到拿出來寫寫.這樣我要怎麼回應?

sdak8882011/08/18 10:04 回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原則就是原則.是不會去改變的.有了原則也要學著謙虛.

謙虛使人與人相處無障礙.社會現實.江湖險惡.人人為個人利益有何原則謙虛可言.

 

2011/08/19 21:10回覆

嗯,原則跟謙虛是兩個不同的項目,好像沒有什麼牽連捏!?

可否請你陳述一下你的意思!!

另外,社會現實,江湖險惡,人人為個人利益....不知道你這麼辛苦過生活?

很多事情是從自己做起,知道社會現實,自己可以不要那麼現實.

知道江湖險惡,自己可以以誠待人.改變自己才能影響別人!

大家入聖門也十幾年了,在這個團體裡面,可曾思考過自己學到了什麼?

還是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圈裡不斷努力,不管別人如何?這樣算社會現實嗎??

與人相處,待人接物,溝通洽談,取之社會回饋社會,或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相信自己誠心與人相處一定會有回報,做一個讓人尊重的人.

這樣就不會有江湖險惡吧!

 

2011/07/31 22:01 回應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家庭的經營,不在於提供多少的金錢,優渥的環境,而是在於原則的訂定,及生活的落實.

隨著世代的交替,如今的人未雨綢繆,沒有足夠的財富,便不敢經營家庭,生小孩.

凡事先把利益放在前頭,不作沒有把握的事,這樣真的可以規劃人生,掌握未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